为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平等保护非公经济,近年,高检院组织在全国开展了保护非公经济发展,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项活动,要求检察机关强化服务保障观念,优化检察服务,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支撑。现将本院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是领导重视,狠抓落实。院党组专题研究,精心组织,确保相关工作持续有力推进;二是强化学习,明确引领。持续深入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学习连高有关司法解释,贯彻落实国家和高检院有关会议精神,明确方向引领;三是转变理念,审慎执法司法。坚持少捕慎捕申诉,切实践行“平等保护”理念,严格规范执法司法,审慎办理涉非公经济犯罪案件,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做好最大公约数;四是强化调研,提升质效。加强涉非公经济平等保护相关罪名法律适用问题理论调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升能力水平,做好党和国家“平等保护”理念的宣传者、践行者、推动者。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检察开放日活动,深入企业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与非公经济组织负责人以及职工,面对面交流,问计问需,寻找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更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存在的不足与困难
一是县域经济欠发达,非公经济体量不大,规模较小,相关从业人员也少,非公经济企业人员非法犯罪的案件少发。
二是涉案企业及相关人员违法犯罪的类型多为诈骗、非法集资、合同纠纷等常见、普通犯罪,很少涉及新领域、新类型的新型犯罪,涉案类型较为单一。
三是对非公经济企业及相关人员犯罪的法律政策规定掌握不全面,缺乏办理该类案件的司法实践,专业化、规范化能力水平不高,是有效查办和预防涉非公经济犯罪的短板和弱项。
四是理念更新滞缓,推动查办和预防涉非公经济犯罪执法司法工作由办事模式想办按摩师转变进程缓慢,不能适应政策性要求。
三、建议意见
一是强化教育引导。理念一新天地宽。转变观念,推动查办和预防非公经济犯罪工作由办事模式想办案模式转变,关键在人,重在加强教育引导,从思想上改变,从办案模式上转变,真正把平等保护,减少非必要性羁押,少捕慎捕慎诉,教育引导企业合规经营等刑事政策践行在每个执法司法环节,体现在法律适用、刑罚执行的过程中,落实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上,真正成为执法司法的增值自觉、法律自觉、检察自觉。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发挥上级院的工作优势,通过实务锤炼,组织理论研讨,举办非公经济组织犯罪法律适用专题讲座,推送评选编发涉非公经济组织犯罪法律适用典型案例选编,强化对下指导,补齐补强短板,消除本领恐慌,提高检察系统整体战斗力,提升执法司法办案质效。
四、改进工作的途径
一是强化学习,夯实工作基础。依托检答网、检察系统内网腾讯通等平台,做好学习沟通,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同时学习借鉴典型案例、成功经验做法,补短板,强弱项,坚定信心,激发斗志,勇担使命。
二是更新理念,推动查办和预防涉非公经济组织犯罪由办事模式向办案模式转变,,坚持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涉非公经济组织犯罪刑事政策,精准适用法律,依法规范文明执法司法,努力做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政治效果有机统一,做好政治、社会、经济、法律效果最大公约数,优化检察服务、强化司法保障,推动企业合规经营,发挥企业社会责任。
三是强化指导。上级院要通过开展调研督导的方式,加强对下级院检查指导,督促重视此项工作,帮助提升工作能力水平,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推动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坚持问题导向,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抓实抓细工作。